2012中国(义乌)茶产业展览会展会概况
1、在茶叶领域,义乌拥有茶叶专业市场,包括义乌副食品市场、茶叶市场和国贸名茶中心,经营面积总计30万平方米,拥有2500多个商位,展现出强大的市场影响力。
2、年中国(义乌)茶产业展览会展示了丰富多样的参展内容,其中包括各种茶类和深加工产品。六大传统茶类悉数登场,如绿茶、白茶、红茶、黑茶、黄茶和乌龙茶,满足了不同口味的需求。
3、展会亮点包括:低成本、高效地接触潜在合作伙伴,为厂商展示实力提供良机;作为中国平板显示产业规模最大的展会之一,受到行业协会和顶级企业的大力支持;全面展示了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产品,专业性强,是了解市场最新技术和产品动态的理想场所;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高品质的服务,为参会者提供了舒适体验。
4、独特的气候环境,孕育出的白茶品质特别好,2012年在中国义乌第五届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荣获金奖。2012年春季生产的少量“鹊岭白”牌白茶,已亮相合肥、上海等农交会,受到了有关领导、专家、经销商的好评,成为旌德茶产业发展中的一支奇葩。
绿茶老大地位难撼动、我国茶叶产量超人均一公斤
中国茶叶市场近年来稳步增长,2012年全国茶叶市场成交额达到2217亿元,比2008年增长近一倍。同期,人均茶叶产量也显著提升,从2001年的0.55公斤增长到33公斤,显示出国内市场的强劲需求。国内茶叶产量增速平稳,预计未来仍将持续上升。
中国茶叶市场繁荣发展,2012年全国茶叶成交额达到2217亿元,较2008年增长近一倍,人均茶叶产量也从2001年的0.55公斤提升至33公斤。尽管茶叶出口增长不及总产量,但国内市场的巨大需求使其消化了大部分新增产量。绿茶作为我国茶叶市场的主导,占据七成产量,消费者对其需求强劲。
绿茶,作为茶叶家族中的元老,其地位曾无可动摇。然而,随着对茶叶理解的转变,绿茶的主导地位正受到挑战。过去,绿茶的“新鲜饮用”观念深入人心,但现在,一些茶叶品种的“陈放香醇”理论颠覆了这一传统认知。
绿茶,作为中国茶叶家族的元老,曾长期占据主导地位。然而,随着茶类消费观念的转变,绿茶的地位受到了挑战。一方面,绿茶的加工设备投入巨大,包括昂贵的滚筒、蒸汽、微波等杀青机,以及一系列专用设备,这使得绿茶的生产设备定制化程度极高,难以复制,成本相对较高。
嫩度 嫩度是决定品质的基本因素,所谓“干看外形,湿看叶底”,就是指嫩度。一般嫩度好的茶叶,容易符合该茶类的外形要求(如龙井之“光、扁、平、直”)。此外,还可以从茶叶有无锋苗去鉴别。锋苗好,白毫显露,表示嫩度好,做工也好。
浙江安吉白茶跨出国门售价高于平均出口茶叶20多倍
这次出口的安吉白茶,每千克售价平均达到了90美元,是普通出口茶叶价格的20多倍,显示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独特地位。嘉盛茶业的负责人表示,提升中国名优茶的国际形象是一项艰巨的任务,他们将继续努力,让安吉白茶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。
稀土限量标准成为中国茶企出口的瓶颈
中国茶叶出口面临稀土限量标准的挑战,这一标准成为了茶企出口的瓶颈。由于国际上对茶叶的稀土含量并未设定限制,当中国根据GB2762-2005《食品中污染物限量》设定的茶叶中稀土含量不得超过百万分之二的标准时,国际采购商产生了困惑。
中国茶业面临严格的稀土限量标准问题,这一标准源于2005年卫生部发布的《食品中污染物限量》,其中茶叶的稀土氧化物含量限值与玉米、稻米相同,要求小于0毫克/公斤。然而,这一标准被批评为缺乏科学依据,因为目前国际上如美国、欧盟、日本等并未设定稀土限量指标。
过去的几十年里,中国茶企特别是乌龙茶企长期受到稀土限量标准的困扰,这一标准源于1991年的出台,当时是为了保障茶叶外销,然而这一限制反而成为了行业发展的阻碍。
中国茶网消息:近期有媒体对市面上常见的普洱茶进行检测,结果显示所有茶叶稀土含量均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,尽管有部分已接近限量。以往检测中,茶叶稀土超标的情况屡见不鲜,茶业界对此颇有争议,认为针对稀土的限量标准可能限制了茶叶出口,引发是否是茶叶本身还是标准设定不合理的问题。
年出台的《食品中污染物限量》标准曾规定茶叶中稀土元素限量为0mg/kg,导致茶叶产品频繁因稀土超标而受挫。陈宗懋院士解释说,我国当初制定的标准并未经过充分调查,国际上并无相关标准,而研究显示,适量摄入稀土对人体无害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